【单位名称】 |
宁波艾利申洲针织印花有限公司 |
|||||||||||||||||||||||||||||||||||||||||||||||||||||||||||||||||||||||||
【建设地址】 |
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溪东路6号3幢1号 |
【联系人】 |
郑珊珊 |
|||||||||||||||||||||||||||||||||||||||||||||||||||||||||||||||||||||||
【项目名称】 |
年产2.8亿片热转移标签及5亿片服饰商标生产技术改造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 |
|||||||||||||||||||||||||||||||||||||||||||||||||||||||||||||||||||||||||
【防护设施设计】 |
||||||||||||||||||||||||||||||||||||||||||||||||||||||||||||||||||||||||||
4.2.1.1防尘、防毒设施/措施设计 1)该项目采用安全环保低毒害的水性油墨及粘结剂,从源头上控印刷岗位的职业病危害。 2)项目生产废气处理设计: ①该项目热转移标签车间丝网印刷机均设置局部密闭吸风罩(如图4-1所示,抽排风管道与丝印机废气产生部位密闭连接)、镭射机房激光打标机和激光切割机设置局部密闭吸风罩(抽排风管道与激光打标机和切割机密闭连接),印刷废气和镭射机房废气经汇总后进行集中处理。 根据项目环保设施设计单位浙江晟耀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提供的印刷废气处理方案,废气处理工艺流程为:印刷废气+镭射机房废气→水喷淋降解→气水分离→UV光氧→活性炭吸附器→离心牵引风机→高空排放。由于本项目主体设备均为搬迁,该设计方案以目前企业现有废气处理技术参数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项目新增的1台丝网印刷机。 根据设计方案,废气排气口径φ100mm,主风管800mm*400mm,考虑管损等设计配套2台离心风机合计总风量4万立方米/小时。 各车间设备具体废气收集方案: 项目废气收集方案
项目废气处理设备清单
②项目菲林房菲林机上设置通风排毒管道,及时将菲林机内部使用显影液和定影液时产生的废气抽排出菲林机,抽排风量设计为150m³/h,排风管道直接与菲林机产生废气部位密闭连接。 ③项目油墨房设置机械排风装置(通风机2台),排风量设计为800m³/h(全面通风量Q=房间面积S*房间高度h*换气次数3次=12.3*6.15*3.5*3 =794m³/h) ④项目洗版房设置机械排风装置(通风机1台),排风量设计为200m³/h(全面通风量Q=房间面积S*房间高度h*换气次数3次=2.6*6.15*3.5*3=168 m³/h) ⑤项目危废间设置机械排风装置(通风机1台),通风换气次数按6次/h计。 3)项目生产废水处理设计方案: 项目对印刷网版洗版废水进行处理,设计一座40m³/d处理量的污水站,设计单位浙江晟耀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4.2.1.2减振降噪设施/措施设计 1)项目主要生产设备按照工序相对集中布置于单独车间/房间内,减少交叉叠加影响。 2)项目新增空压机选用低噪声设备。 3)项目空压机单独房间布置,与其他作业场所隔开。 4)项目空压机安装采取设备底脚螺丝牢固固定、加垫加厚的隔震减振橡胶垫等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 4.2.1.3防高温设施/措施设计 该项目在室内作业为主,厂房自然通风条件较好,生产车间及办公室均安装空调,并辅助设置湿度控制器,保持车间温度在18~24℃、湿度在50~60%RH,空调系统设计详见4.1.5章节内容。 项目车间办公室夏季/冬季采用空调制冷/取暖。 4.2.1.4防激光辐射措施设计 项目激光打标机、激光器切割机以及研发中心镭射机均自带激光防护装置,激光在正常工况下不会直射或反射照于人眼或皮肤,工人作业时佩戴激光防护眼镜。 |
||||||||||||||||||||||||||||||||||||||||||||||||||||||||||||||||||||||||||
【预期效果评价】 |
||||||||||||||||||||||||||||||||||||||||||||||||||||||||||||||||||||||||||
本项目在设计中采取了与职业病危害相对应的职业病防控措施,并对其进行预期效果评价,具体如下: (1)该项目采用企业现有成熟可靠的生产工艺技术,生产工艺流畅,选用的各种生产设施、设备均符合项目生产要求。 (2)对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进行合理布置,从建筑卫生学角度对建(构)筑物建筑结构、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采光与照明等方面进行设计,基本符合GBZ1-2010、GB50187-2012、GB50019-2015、GB/T50033-2013、GB50034-2013等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在项目建设期及运行后若全面落实本设计,能有效地保护各工种工人的身体健康。 (3)经综合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正常生产运营期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大理石粉尘(碳酸钙)、其他粉尘、激光辐射和噪声。 针对本项目的生产作业特点,对防尘、防噪等职业病防护设施、措施进行设计,并提出保证职业病防护设施控制性能的管理措施和建议,基本符合GBZ1-2010、GB/T16758、GB/T50087-2013等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对该项目各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分析结果可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化学有害因素浓度及噪声强度均能够符合职业卫生相关要求。 对施工期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符合GBZ/T211-2008等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企业在施工阶段将各种职业病防护设施落到实处,保证职业卫生资金的投入,并在生产过程中加强职业病危害的防治管理,可减少或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从而有效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4)为项目各作业岗位设计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种类、数量、参数等符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修改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8〕3号)、GB11651-2008、GB/T18664-2002、GB2890-2009等要求。 (5)对建设项目应配备的应急救援设施,主要从消防等应急救援用品等方面进行设计,项目配备消防等应急救援设施基本符合GBZ1-2010、GBZ/T194-2007、GBZ/T205-2007等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在项目建设期及运行后若全面落实本设计,能保障该项目在发生事故时,提供快速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减小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防止事故危害程度的加重和范围的扩大,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6)对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进行了警示标识、或中文警示说明的设计,明确了设计种类和位置,符合GBZ1-2010、GBZ158-2003等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在项目运行期若全面落实本设计,能保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识别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做好防护,减小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7)项目辅助卫生设施的设计基本符合GBZ1-2010的要求。 (8)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标准的要求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进行了设计,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企业行政部)、配备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能够全面、有效地指导建设单位做好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 (9)对职业病防护设施投资进行的预算,能满足该项目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各方面工作的需求。 (10)本项目对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提出的补充措施及建议全部采纳。 (11)根据最新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行业划分,项目属于“C2319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业。通过分析该项目的行业分类及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同时结合类比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的通知》(国卫办职健发[2021]5号)的规定,综合分析确定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定为“一般”。 综上所述,本设计专篇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设计方针,根据项目工艺特点及人员操作情况,对于生产过程及施工过程中尚不能完全消除的粉尘和毒物、噪声以及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岗位,采取了可行的综合性控制措施,设计内容能满足本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控要求,符合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 |
||||||||||||||||||||||||||||||||||||||||||||||||||||||||||||||||||||||||||
【技术审查专家组评审意见】 |
||||||||||||||||||||||||||||||||||||||||||||||||||||||||||||||||||||||||||
1细化油墨房、洗版房以及危废间等场所通风设计 2完善生产设备涉及的局部排风设施设计 3补充喷淋洗眼器布置图 |
||||||||||||||||||||||||||||||||||||||||||||||||||||||||||||||||||||||||||
【技术服务项目组人员名单】 |
||||||||||||||||||||||||||||||||||||||||||||||||||||||||||||||||||||||||||
|